2019年05月31日-06月02日
山东 · 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

吃周村烧饼 赏明清古建 魅力周村一日游

第一站:李家潼

  李家疃的外围, 大多是近年盖起的新式房屋。但起源于两百多年前的大街还保留着当初的格局。游客从309国道弯进来,沿着南北大街向南走两三百米,就能看见老房子群落了。老村独具一份城里难得的宁静,一路所见大多是满脸含笑的老人,年轻人都进城上班上学去了。

  南北大街在一处大宅前向西拐了个弯, 十字路口边竖立着两块石头匾额: 分别是“李家疃明清建筑群”和“武亚元古建筑群”, 这里就是李家疃古建筑的中心地带了。“武亚元”指的是王家名人之一的王悦凝,曾被清廷取为武亚元。而能让主干道路拐个大弯的,就是本村老人口中的“老大门”建筑群。

  能够对李家疃有如此细致的探访,亏得幸遇本村王荣元老人。老人家已经74岁高龄,自称“没读过啥书”,但思维敏捷、记忆力超群,言语也高雅,对全村的几十处老宅和先人典故如数家珍, 堪称活字典。在他的引领和讲述下,李家疃的历史序幕渐次拉开。

  “老大门”是本村王姓的家族文化圣地。有四大门、五大门、亚元府以及大小形态各异的大门三十余座。保存完整的四合院十一处,一个个大院气势宏伟,即使从已坍塌的院墙和房屋残留地基的奢侈用料,也能看出昔日的富贵。淑仕府里,房屋大门两侧墙壁由巨石垒成,每层必为六块, 寓意六六大顺,每一块石头都研磨精细、严丝合缝,石缝刀插不进,颇似欧洲古城堡的建筑方式。有专家说中国古代建筑大多土木建造,不似欧洲的石头建筑能够久存, 看来不尽然。实际上, 如今的王家后人依旧住在这些两百多年高龄的老房子里, 只是相对脆弱的房顶被重新返修过,当年的小黑瓦被换成了红瓦。

  老大门里, 草和藤蔓之间可见一棵棵枝桠遒劲的古树,中间散落几块玲珑剔透的太湖石。这些价值不菲的奇石绝非山东地产, 它们当年来自遥远的江南太湖。想想看,以当年的运输能力,千里迢迢运来如此巨石,得耗费主人多少银两?

  王荣元老人指指点点: 这里曾经是门房,这里曾经是大影壁墙,那里是储藏钱币宝贝的地下室,这里是大花园……可惜昔日豪华的大院落,很多老屋已经坍塌不存,原来的大影壁墙精美绝伦的石刻底座,已经被后人移走成了新院的一部分。而花园则已经彻底败落,空留昔日繁华的影子。而历经了两百余年风雨的老木门,已经被岁月磨出道道沟壑,它们见证了王氏家族从叱咤风云到衰败的岁月。

  其实王氏家族刚来此地时并非望族。据史载, 明洪武年间, 由于瘟疫和战乱, 一时间千里荒野, 十室九空。淄川和章丘交界处、青龙山和豹山之间的这个小村里,仅有一家李姓人家幸存。洪武大移民填山东,一户王姓人家从直隶正定府枣强县迁徙到山东淄博一带。再后来,这户人家的三个兄弟进一步迁徙分离,老三幼年即落脚到这个小村子,以河边山洞栖身。

  王荣元老人说,由于历史太久,这位李家疃的王姓始祖居然没有留下大名,他们家谱上尊之为“王三老”。该村因为是李氏人家先住,加上地处荒僻、野兽出没之地,得名李家疃。

  几百年下来,当初的李氏家族早已消匿无踪。王氏家族逐渐繁衍,后人越来越多,逐渐占据村民多数。到十九世纪初,王夙纶、王夙绅兄弟二人远离故土,在江南从事绸缎、布匹买卖,打通了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运往东南亚一带,赚取了不计其数的白银,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商。

  山东人的乡土观念重。在异乡再发达总归是漂泊,于是弟兄俩将银两由镖局押运到故乡,购买土地,大兴土木,经其后代继续努力,终于建成了王家大庄园。

  现在这座庄园保留房屋约200余间,占地60余亩。这组古建筑群以东西、南北两条大街为轴线,构成品字形住宅区,统称“九门一庄”。“九门”含王夙绅五子,悦德、悦循、悦徯、悦行、悦衡各为一门,合称为“五大门”。王夙纶之孙淑仁、淑佺、淑信、淑仕各为一门,合称为“四大门”。“一庄”即介祊府的大花园“文石山庄”。

  村里还曾建有两座节孝牌坊,一南一北,挺拔高大。据记载,南节孝坊高约7—8米,是嘉庆二十三年王家后人奉旨为王夙纶之妻于氏所建,檐下正中有“圣旨”二字,主匾额“节孝维风”,当年也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威风。这大概是王氏家族最兴盛的时候吧。

  十九世纪中叶,南方“捻匪”北犯,一路烧掠,济南周边大村大户纷纷筑起圩子墙。为了防范“南胡子”骚扰,该村大户也动员村民筹资建护村圩子墙。经过全村人协力拼搏,于1859年筑起高八米,底宽六米,顶宽四米,全长2452.7米的圩子墙,犹如小型城墙一般高大坚固,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炮台。如今圩子墙基本无存,只在西北角尚存一小段残垣。

   说到豪华门楼,王荣元老人不无感叹地说,老祖们有点太爱面子了。一个家族的荣耀似乎集中体现在豪华的大门楼上,一个大门的造价几乎顶得上三间房。其实王氏家族到了后期已经开始衰败,但有的家庭宁可在大门楼上费尽银两也不肯偷工减料,要的就是个面子。而家人居住的内部房屋只能用土墙顶替石料砖料,用石灰覆盖土墙遮丑。

  实际上,到了清末,王家后人中确实出了些败家子,他们抽起了大烟,传说共有37杆烟枪,硬生生把祖先的基业抽光。也有些娇生惯养的孙辈们没学会祖先的经商之道和勤俭持家,只会坐吃山空。李家疃王家的兴衰紧合历史长河的变迁。从清末光绪到民国再到“文革”,王氏家族遭受一次次重创,迅速败落,圩子墙也坍塌了。“文革”时大庄园遭到了最惨重破坏,造反派大破四旧——大牌坊被拆,石碑被砸,御匾被烧,殿庙被毁,古树被伐,甚至房脊飞檐上的瑞兽也被拆掉砸烂。王荣元老人指着一座楼顶屋脊说,如今只有这一只真正原装的房脊神兽(当地人称哈巴狗)还在屋脊上蹲坐着,这是因为当年楼房内有一个妇女坐月子,挡住了造反派的脚步,才幸存下来。

  一年又一年,伴随着失修甚至坍塌的豪宅,王氏家族的荣耀渐渐泯入历史的尘烟中。如今的许多王家年轻一代只知道“祖上曾经阔过”,却难言具体。

  直到近二十年, 李家疃被当地政府重新发掘,逐渐获得市、省以至国家级的重视。目前, 相关部门正在出台李家疃的文保方案, 划拨巨额专项保护资金。而村里一些老房子老街道正在逐步修复中。不久的将来, 败落的李家疃古建筑群, 也许会焕发出昔日的光彩。

第二站:周村古商城

  周村古商城坐落于周村城区西部,为古老的商业中心所在地,2001年被列为省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周村古商城历经数百年风雨至今仍保留完好,街区纵横,店铺林立,建筑风格迥异,被中国古建筑保护委员会的专家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建筑博物馆群”,具有很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周村大街形成于宋元时期,明末清初最为繁盛。自丝市街至朔易门,全长1300多米。其中,从原北极阁到大街南端,是周村最繁华的地段,也是过去周村的商业中心。

   周村是美丽的,她的美在于苍老,在于韵味,在于后现代的深化。中国很大,保留下来的古建筑群却不多,说的出名号的,在国人眼下甚至世界的眼睛下,响当当的还真不多。如果说平遥古城在于她的霸气,那么周村古城更在于她的柔美。走在周村古城的街道,丝毫感觉不出凌乱和匆忙,如果赶上细雨迷蒙的傍晚,撑着伞走在红灯初上的街道上,一种久违的寂寞或者恬静就会让你深刻地体会到这座城市的苍老与魔力。不论是在大街还是丝市街,还是在银子市街,这种古朴的烟雨之感,不仅仅是江南水乡的专利,同样也在这么北方焕发出她独有的色彩和魅力。

  走在大街上,看不到急急忙忙的身影更看听不到繁杂的吵闹,一切都是那样的井然有序。喜欢这座城市。在这次旅行中,静静地走过了这座城最值得欣赏的地方。 在周村会看到村民坐在街边,三五成群在那里或是打牌或是唠嗑,没有喧嚣,随处都能感受到村民的安逸生活。其实古商城原本是要被拆除的,因为城市建设开发,大街两侧店铺后面的院落拆除了许多,整个大街曾一度有被拆除的命运,当时的政府决策中已涉及到拆迁改造的问题。周村人说,幸亏张艺谋来选景拍戏,才“挽救”了这条街。

  1993年,著名导演张艺谋带着《活着》剧组来到了古老的周村古商城,古老的周村大街、丝市街,和具有上个世纪色彩的深宅大院、长长的石板路面、高高的过街牌楼,变化多端的门市,丰富多彩的匾额和招牌,如画般的周村大街街景成了张艺谋电影的外景地。随后,电视连续剧《东方商人》的拍摄地也选中了周村大街,面临被拆除的大街也幸运地保存下来。周村古商城也因此闻名,成了一处旅游胜地。

  石板铺就的大街,青砖古瓦的店铺,牌匾上烫金的老字号,虽然历经岁月的风吹雨淋和多年战乱的破坏,但一切都如此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一切都依稀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华与喧嚣……走进周村古商城,宛如隔了几个时代来到了一处古代的热闹街市,恍惚间会有前生今世的感觉。在这里随便逛逛,不经意间,就会感受到隐藏在古城角角落落里历史的气息,感受到这个活着的千年古商城的独特魅力。

第三站:周村烧饼铺

  这篇儿,专门说说咱山东滴名吃,周村烧饼,烧饼就产在这里,这里的烧饼也是最正宗美味的。虽然超市里也有地道的产品,但是在周村古商街,你能品尝到刚刚出炉这种独特的体验。看着娴熟手艺的大姐大姨,一个个小面团在手中,碾化作薄薄的面胚,上下翻飞中,轻盈的粘上炒熟的芝麻,整个过程酣畅淋漓,虽然是不断重复的动作,却引的人不忍挪步,直勾勾的看着一张张酥脆的烧饼出炉,好赞好过瘾。

  当然,在周村,除了“周村烧饼”这个品牌,当然还有其他的品牌“天下第一村”也是响当当滴,而且吧,都买过吃过后,感觉还是天下第一村比周村烧饼好吃一些。所以,准备去周村古商街的朋友,建议先去周村烧饼博物馆参观,回来再买点天下第一村对比吃吃。也蛮有乐趣的,我是推荐“天下第一村”。烧饼的边缘更薄更脆,比“周村”家略好。熟练的操作,每片烧饼都是独一无二的,虽谈不上艺术品,却片片都是心血之作。